欢迎访问
当前位置: 首页 资讯

从 “国产替代” 到 “全球竞逐”,创世纪9款新品背后的“中国智造”实力

时间:2025-05-06 16:21:00 点击数:0

“工业母机”是制造机器的机器,是制造业的基石。然而,长期以来,国内高端数控机床市场主要被国外品牌占据。在CIMT 2025中国国际机床展上,我们看到了一批持续向高端市场攀升,不断追求技术创新的国产机床企业,正受到广泛关注。

创世纪集团就是其中之一。CIMT 2025展会现场创世纪发布了9款全新一代高智能机床,展示了包括AI智能控制系统、多轴联动技术等在内的多项创新成果。

多项创新成果所代表的,不仅仅是更智能、更高效的机床解决方案,“工业母机”的产品进化,背后更重要的意义,是让全球感知到“中国智造”的魅力,推动“中国智造”从“国产替代”到“全球竞逐”,实现产业升维。

发布9款新品,彰显研发实力

创世纪已然做到“与世界共舞”。

在CIMT 2025展会现场,创世纪展出的AI智能机床、五轴立加、五轴钻攻机、多头精雕机等多品类机型,被现场众多观众围观、咨询。

此次发布的9款系列机床产品覆盖高速钻攻中心、立式加工中心、卧式加工中心、五轴联动加工中心、七轴加工中心、多头加工中心等机型,广泛应用于新能源、3C电子、汽车零部件、人形机器人、低空经济等战略性行业。

据创世纪集团中央研究院技术专家张寒指出,9款新品的核心技术亮点包括基于AI算法的智能控制系统,可实现加工参数自优化、故障自诊断,通过工业互联网实现设备互联与远程协同,动态补偿加工误差,实现“自主感知、自主决策、自主控制、自主学习”,将加工精度提升至微米级;

其中多款新品也具备多轴联动技术,该技术突破复杂曲面加工瓶颈,满足航空航天、精密模具等领域的高难度需求;并且,通过优化动力系统和热管理设计,实现高性能+低功耗的平衡,在能耗降低20%-30%。

AI系列机床中,以T-500B为代表的高速钻铣加工中心、以T-V856S为代表的立式加工中心,已经是累计销量分别达到10万+和4万+台的行业爆款产品,T-500B更是第七届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

通过与AI深度融合,不仅实现了热机时间减少、生产效率提高,还能有效预测工件、刀具和夹具的干涉、提高刀具使用寿命、实时确保机床的健康运行状态等。简单而言,相对传统机床设备,智能机床通过AI赋能,变得更聪明、性能更稳定、质量更可靠。

与此同时,创世纪还发布了包括高速卧式五轴加工中心Q7、立式五轴加工中心V-800U、五轴联动铣车复合加工中心FH-135P-C等在内的多款五轴系列产品以及七轴联动车铣复合加工中心CX700-2000。其中,七轴联动的设计,能够实现车、铣、钻、镗等多种加工功能的复合化,实现大型复杂零件加工,且通过一次装夹完成多种加工任务,显著提高了加工效率和零件精度,减少了装夹误差。

五轴、七轴也是高端机床设备的典型特征之一,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船舶制造、能源装备、汽车工业等领域,能够满足复杂零件的高效加工需求。相关产品的自主研发成功,代表着国产机床正不断追赶国际顶尖水平。国产机床国际竞争力的提升,也将为我国工业和高端制造行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多年研发,成就领先

“工业母机”是国家政策大力扶持的产业,《中国制造2025》规划提出,到2025年高端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国内市场占有率将超过80%。

据Straits Research报告统计,全球机床市场在2024年达到约1201.9亿美元,预计到2025年将增至1292亿美元。而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机床生产国和消费国,2023年其数控机床市场规模约为2000亿元,其中以五轴联动数控机床作为代表的高端装备制造的高端机床数量占比仅为10-15%左右,整体市场在200~300亿元,而其中又以外资品牌居多。

另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中国数控机床企业主要定位于中低端市场,高端产品渗透率虽在提升但仍处于较低水平,其中,2024年,中、低端数控机床的国产化率分别为65%、82%,高端数控机床则为6%。

事实上,全球机床市场中,日本、德国、美国、中国占据较大的市场份额。中国机床行业已经形成较完备的产业体系,但由于起步较晚,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大而不强”,高端产品及核心零部件主要依赖进口,使得我国在高端数控机床领域仍然面临“卡脖子”的难题。

换言之,中国高端数控机床产业竞争格局是外资企业占据主导地位,而国内企业则扮演着追赶者的角色。但随着以创世纪为代表的一众国内企业加速转型升级,在国产高端数控机床取得突破,这一差距正不断缩小。

创世纪高端产品近几年正实现快速发展:2021年,创世纪推出创新产品S系列、SE系列类通用型钻铣加工中心;2022年推出V-200U、V-400U立式五轴加工中心,DH-63双工作台卧式加工中心、HQ5高效卧式加工中心;2023年推出高效型立式加工中心T-V850;V-500U、V-650U和V-800U立式五轴加工中心、DMT400门式立式加工中心……

如今,创世纪高端智能装备业务已经形成包括钻铣加工中心、立式加工中心、卧式加工中心、龙门加工中心、雕铣加工中心、型材加工中心、数控车床、走心机和五轴加工中心在内的多个系列。

短短几年时间,实现多款高端产品的覆盖,离不开创世纪在高端产品的研发投入,据财报显示2024年公司研发人员370,全年投入研发费用达1.24亿元。

目前,通过持续技术研发突破,创世纪产品在3C行业的产品综合性能、技术水平、性价比和本地化服务等方面积累了多重优势,具有较强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市场占有率领跑行业;

而在人形机器人关节、汽车零部件、自动化设备、机械加工、模具加工、零件加工、轨道交通、医疗器械等通用产品领域以及新能源汽车领域,创世纪布局的相关产品也获得客户普遍认可。

业绩高速增长,双轮驱动领先

厚积薄发,对产品研发的持续投入,也让创世纪在低端机床较为饱和,高端机床依赖进口的市场背景下,找出一条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道路。

数据显示,2024年,创世纪实现总营收46.05亿元,同比增长30.49%;归母净利润2.37亿元,同比增长22%;优势产品3C钻铣加工中心实现年销售收入19.26亿元,同比增长197.43%;五轴数控机床和大型卧式加工中心等高端机床的研发、销售取得实质进展,全年销售2亿元,同比增长39.09%……

时间跨入2025年,创世纪延续了这一发展势头。其刚刚发布的2025年一季报显示,报告期内其实现营收10.48亿元,同比增长22.37%;实现归母净利润近亿元,同比增长66.51%;归母扣非净利润0.94亿元,同比增长145.43%。

各业务线业绩可圈可点。优势产品3C钻铣加工中心实现季度销售收入4.10亿元,同比增长26.60%;高端数控机床销售大幅增长,占比持续提高,实现销售收入0.46亿元,同比增长21.62%;其他通用产品(包括立式加工中心、精雕加工中心、龙门加工中心、型材机、数控车床、走心机等)实现收入约6亿元。

具备持续竞争力的技术研发创新能力成为创世纪核心竞争优势。多年研发投入,让创世纪在产品矩阵建设及核心技术自主化上,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创世纪指出,在研发投入布局上,其将着重加大对新产品及核心功能部件的研发资源倾斜,同时聚焦前瞻性技术探索、基础性理论研究与应用性技术转化。仅在2025年一季度,其研发投入便已超3千万元,同比增长43.17%。

具体而言,一是重点攻关高端数控机床领域,匹配5G 通讯、半导体、航空航天等产业对高端装备的精密加工需求;二是根据客户个性化需求定制开发适配性解决方案;三是拓宽通用型产品序列,实现精密加工、智能制造领域广覆盖;四是依托数字化仿真技术与工业互联网平台,对现有产品实施智能化升级迭代,推动产品向高精密、高可靠性方向纵向延伸。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产品线和产品力的提升,创世纪也在海外找到了第二增长曲线,产品从“国产替代”走向“全球竞逐”。

事实上,近年来,随着国产数控机床性能提升以及产业链逐渐完善,数控机床国产化速度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国内机床企业开始将目光投向海外市场,寻求新的增长空间。根据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发布的《2024年机床工具行业经济运行情况》,2024年金属加工机床总体进口明显下降,出口增长,顺差金额扩大。2024年金属加工机床进口额为54.9亿美元,同比下降9.9%,出口额为82.1亿美元,同比增长5.6%,贸易顺差为27.2亿美元。其中,金属切削机床进口额为48.3亿美元,同比下降6.2%,出口额为56.0亿美元,同比增长1.3%,贸易顺差为7.7亿美元。

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世纪将旗下可用于3C零部件、AR/VR眼镜、医疗器械、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5G产业链、模具、医疗器械、轨道交通等诸多领域的钻攻机、立加、卧加、龙门、五轴等产品出口海外,开拓越南、印尼、土耳其、意大利、墨西哥、巴西等海外市场,2024年实现海外收入2.07亿元,同比增长42.61%。

未来,通过围绕“高端化+全球化”方向双轮驱动,加快五轴联动数控机床等核心技术的研发与产业化,创世纪也将持续巩固行业领先地位。

相关文章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空气净化网 赣ICP备2024047966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