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当前位置: 首页 资讯

【寿光】新型职业农民“新”在哪?——解码寿光“新农民”的成长故事

时间:2025-07-11 09:24:00 点击数:0

寿光融媒讯(记者 张春萍)新型职业农民,可理解为以农业为职业、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收入主要来自农业的现代农业从业者。新型职业农民“新”在哪?他们在发展产业、增收致富上有何过人之处?近日,记者调研采访了寿光不同领域的“新农民”,通过他们的成长故事,为培育更多的乡村振兴人才提供借鉴。

新技术加持

从“会种地”到“慧种地”

7月8日上午,化龙镇西丰村脆鲜碧韭菜专业合作社内,负责人张建华正在察看韭菜长势,一阵电话铃声打破了田间的寂静。来电者是青州的一位韭菜种植大户,听说张建华发明的新型分段式钢架韭菜棚能助农增收,他约了当地几个种植户,想一起来学习、参观。张建华爽快地答应了下来。

张建华不仅是合作社的负责人,还是一位喜欢钻研的“新农人”。传统的韭菜种植拱棚空间小、管理不便,尤其是冬季需要棚外收割,生产效率低,他决心改进传统的韭菜种植方式。从2018年开始,张建华联合合作社的多名韭菜种植大户,不断探索、调整,经过多年的改进,成功建设了宽5.4米、高1.7米的新型分段移动式钢架韭菜棚。新型韭菜棚不仅耐用、便于移动,还配备了电动卷帘机和保温被。

父辈们常讲“脚上泥多,田里不愁”,但张建华并不这样认为。“老辈人只知种地要吃苦出力,对科技兴农并不了解。”张建华表示,2017年,他参加了寿光市组织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并去江苏、上海、北京等地考察学习。“出去走走看看,我很受启发。我们要不断学习技术、转变思维,不能只满足于‘会种地’,要向‘慧种地’转变。”

此后,张建华潜心钻研盆栽韭菜,注册了脆鲜碧商标,整合种植散户,集体享受新技术带来的新变化,让原来埋头苦干的农户们也跟上了时代发展的步伐。现在,他又凭借新型分段式钢架韭菜棚,让更多韭菜种植户享受到了新技术带来的便利和效益。据统计,采用新模式种植的韭菜,可提前10天左右上市,生产周期缩短近一半,实现了韭菜的错时销售,拉长了韭菜价格的均衡销售时间,亩产可增收3000元以上。

“我们农民一辈子同土地打交道,就是希望日子有奔头。有政府的惠农政策兜底,有现代化农业技术助力增产增收,心里就有底气。”张建华干劲十足。

小结

数字犁铧种未来,智慧羽翼助农飞。要摆脱靠天吃饭,关键是要让实用、好用、管用的农业技术进村入户、落地生根。这座曾以“冬暖式蔬菜大棚”掀起农业革命的县城,如今正以新技术重塑人与土地的关系:通过搭建智慧农业平台、培育数字化新农人、创新“互联网+乡村”模式,让手机成为新农具、数据成为新农资、直播成为新农活,探索出了一条“数字技术赋能人才,人才带动产业振兴”的新路径。

新理念赋能

把寿光种苗卖给“城里人”

“寿光蔬菜”美名远扬,早早便“端”上了国内大城市乃至世界各地的餐桌。依托寿光产业优势,一批“新农民”另辟赛道,依靠新理念在更广阔的领域创造了新的价值。位于文家街道董家屯村的巨禾农业就是其一。

巨禾农业成立于2019年,公司距寿光市快递分拣中心不到2公里,地理位置优越。公司成立伊始,他们就瞄准了市场日益增长的“阳台经济”,这是由一线城市的白领们带起的阳台种植新风尚,年轻人成了种苗消费的主力军。该公司除了电商直播带货,主要业务是一件代发。

“一件代发是一种电子商务订单模式,指卖家无需拥有实体库存,当消费者在其店铺下单后,由第三方供应商直接将商品发货给消费者。”巨禾农业相关负责人介绍,背靠整个寿光市的种苗资源,公司与抖音、快手等平台的多个农业种苗知名主播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目前已经发展成为寿光市最大的种苗一件代发公司,并吸纳周边村大量富余劳动力,从事打包发货工作,带动了更多村民致富。

夏季是寿光蔬菜的传统淡季,但巨禾仍然保持着6000单/天的销量。而在春、秋旺季时,平均发货量可达到4万单/天,一个月订单量可突破120万单。“我们打造了育苗基地,以便更好地服务市场和客户。2025年,公司预计销量较去年增长20%以上。”巨禾农业负责人表示,作为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商近年来在农村发展迅猛,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新动能、新载体。“后续还有很大潜力,我们只要坚持好新发展理念,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就一定能为乡村振兴更多助力。”

小结

过去,传统农业局限于粗放式生产经营模式,“新农民”则通过精心打造特色品牌,让产自乡野的瓜果蔬菜、粮油副食在市场上具备更强的竞争力,提高农民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认识和技能水平,积极推广有机种植、生态养殖,提高土地附加值。

这些“新农民”不仅是新理念的传播者,更是科技创新的践行者和乡土情怀的守护者--他们擅长将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巧妙地运用到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他们更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在产业振兴、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等维度发力,成为共建新农村的中流砥柱。

新管理增效

助力养殖产业高质量发展

盛夏高温晴热,而在上口镇宏昊牧业自动化畜禽养殖项目基地的鸡舍内,温度始终保持在28℃左右。“这里有环控系统,湿度、温度、光照、通风等数据清晰可见。”基地负责人王广永介绍,这套系统实现了鸡舍环境全自动化管控,能根据鸡舍的情况自动调整各项环境参数,为蛋鸡营造最适宜的养殖环境。

王广永是养鸡的“老把式”,多年的养殖让他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是传统老鸡舍暴露出的缺陷制约了养鸡业的发展。传统鸡舍环境脏,房顶上的灰尘较多,喷洒的疫苗很容易和灰尘结合,从而导致免疫失败;料车撒料不均匀导致鸡的采食量不平衡致使鸡蛋大小不均;鸡舍注重保温,但通风效果差,氨气过重影响鸡仔的生长,性能无法发挥到最大……思来想去,王广永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改变传统管理模式,建设新型养殖基地。

规划、选址、审批、建设……一个现代化的蛋鸡养殖基地拔地而起。光照传感器实时调节鸡舍明暗,原料配比用算法精准计算,疫病防控靠大数据预警……新技术、新理念层出不穷,为了更好地管理基地,这位“老把式”又做了一个更大胆的决定:把在大城市工作的儿子叫回家,让大学生回乡,和父亲一起成为一名新型职业农民。

思路一变天地宽。在王广永父子的打拼下,基地已成为寿光最大的自动化蛋鸡养殖基地。拌料、投喂、供水、调温调光、鸡粪收集处理、鸡蛋输送等全部实现全自动化,一栋鸡舍只需一人管理,不仅减少了人工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还减少了饲料消耗,增加了20%左右的效益。而住上恒温定湿的“楼房”、吃上专门定制的“营养餐”的蛋鸡,其产蛋效率和蛋品质量也明显提升。目前,基地鸡蛋主要直供青岛等地的大型商超。

稳定的销路和可观的收入,让王广永父子的养殖事业蒸蒸日上。如今,蛋鸡养殖在当地已形成产业,蓬勃发展,不仅丰富了市场供应,而且大大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成为乡村振兴的强力引擎。“今后,我们将积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鼓励并帮助周边农户加入到养殖行业中。”谈及未来,王广永父子信心满怀。

小结

新型职业农民,不仅是身份上的“新”,更在于他们的技能、理念、管理之新。他们的新“玩法”让传统地道的农民大开眼界,成为不折不扣的“科技特派员”,在言传身教间带动新技术的扩散与传播。

相关文章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空气净化网 赣ICP备2024047966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