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5-08 12:30:00 点击数:0
近日,西部金融中心圆桌会(第1期)在重庆举行。会上,中西部首部跨境金融专题报告——《重庆跨境金融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正式发布。《报告》认为,整体来看,重庆金融开放水平居中西部前列,呈现“多、强、好”三大特征。
▲圆桌会现场。
所谓“多”,是指试点政策多。《报告》显示,近年来,重庆先后获批跨境金融试点政策30多项,为深化金融开放探索了新途径。截至2025年3月底,重庆跨境融资便利化试点,累计便利科技型企业融资9677万美元;跨境贸易高水平开放试点,累计支持350家优质企业贸易结算超1100亿美元;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跨境融资便利化等试点,累计便利企业跨境投融资超过200亿美元。
所谓“强”,是指创新能力强。《报告》表明,近年来,重庆落地了全国首笔陆海新通道多式联运“一单制”数字提单动产质押融资业务、全国首笔铁路提单质押融资业务、全国首笔多式联运数字提单信用证业务。同时,重庆在全国首创铁路提单信用证业务,开立全球首单“铁路提单国际信用证”;创新推出的“科技跨境贷”“汇保通”汇率避险业务,入选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第三批“最佳实践案例”。
所谓“好”,是指带动作用好。《报告》显示,近年来,中新金融合作辐射带动10个西部省(区),实现赴新加坡融资65亿美元;成渝两地共同获批异地办理外债登记、一次性外债登记管理改革等4项试点,成为全国首个跨地区开展外债便利化试点的地区。同时,“关银一KEY通”川渝通办集成化改革项目,被国家发展改革委作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跨区域协作18条经验做法之一向全国推广。
据悉,近年来,奋力打造内陆开放综合枢纽的重庆,以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为牵引,积极发挥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重庆自贸试验区、渝港金融合作等开放平台作用,加强金融合作,加快要素集聚,成效显著。《报告》从“通道金融”、中新金融、自贸金融和渝港金融合作方面,全面总结了重庆跨境金融发展情况,收录了超30条全国或中西部首创、首笔、首单及全国推广等典型案例,形成了具有重庆辨识度的标志性成果。
《报告》显示,2024年,全市跨境人民币结算量达3935亿元,同比增长37%,高于全国15个百分点。截至2024年末,西部陆海新通道相关领域本外币融资余额突破6000亿元;中新双方共同推出金融开放创新政策74项,落地项目52个、实施创新案例35项;重庆累计落地跨境融资类项目266个、金额213亿美元。
(受访者供图)
记者 黄光红
来源: 新重庆-重庆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