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当前位置: 首页 资讯

以文明视野看粤港澳大湾区体育文化

时间:2025-07-10 08:13:00 点击数:0

钟 颐

说起体育文化的时候,你会想到什么?

是立体多维的体育精神,还是活色生香的观赛氛围?是“各美其美”的地域特色,还是“天下大同”的“世界语言”?体育,从来不只是竞技和胜负。从生活方式到精神品质,从历史基因到当代价值,从赛事品牌到产业生态……以文明视野来看,其脉络和肌理、内涵与精髓,可谓十分丰富。

7月9日,粤港澳大湾区体育文化研究院在广州举行成立大会。它将有力推动粤港澳三地体育文化资源深度融合,努力打造体育文化理论研究的新高地、推动体育迁移价值的新高地、体育文化交流互鉴的新高地。在距离十五运会开幕还有120多天的节点上,大湾区体育文化研究院的成立,更是别有一番深意。

将时针拨回到1917年——早在100多年前,毛泽东在《体育之研究》中就旗帜鲜明地提出:“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蛮其体魄。”近年来多点开花的各类体育赛事,生动诠释了这句名言。无论是“人人皆可上场”的“村BA”,还是“人均梗王”的“苏超”,抑或是“宁可煲烂,不可扒慢”的岭南龙舟赛,无不在印证体育文化的溢出效应:推动全民健康,涵养文化自信,赋能乡村振兴,推动社会治理,等等。从更宏大的维度来看,在迈向强国之路的征程中,体育正在与社会的方方面面产生广泛连接,其重要性也被提升到了新的高度。

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去年夏天,中国健儿闪耀巴黎奥运会,全红婵的自我超越、潘展乐的奋力拼搏、郑钦文的深情告白……这些世界舞台上的高光时刻,也生动诠释着一点——体育精神是中国精神的缩影。体育的魅力,既源于场内,也来自场外,它不只是技术与技术的较量、速度与速度的比拼,更是心灵与心灵的共鸣、文明与文明的对话。体育强国、健康中国、中国式现代化……这些宏大的议题若以体育为“支点”,以文化为“切面”,便不难发现其中的价值共振,就像足球是圆的,充满了无限可能。

同时也要看到,近年来,体育领域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声音。其中最突出的,就是畸形“饭圈”文化,拉踩引战、刷量控评、干扰比赛等极端行为,对体育商业和娱乐属性的过度放大,不仅侵蚀了体育精神,扭曲了社会价值观,也让运动员本人深受其累,严重危害竞技体育健康发展。正如乒乓球运动员王楚钦日前接受采访时所说:“看我们的打球视频,感受体育精神,通过喜欢的运动员获得精神层面的力量,这才是对运动员最大的尊重和支持。”系统地探讨其治理路径,加强体育文明生态建设,显得尤为迫切。

将视线投向大湾区,这里有太多值得书写的地方。粤港澳体育精神自带“搏”的基因,中国体育史上首位世界冠军容国团的一句“人生能有几回搏”,深深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体育健儿;大湾区已经成为我国举办职业体育赛事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越来越多的重量级盛会落户于此;大湾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已见雏形,体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方兴未艾;作为岭南文化的优秀代表,醒狮、岭南武术、龙舟等体育活动“出圈又出海”;《咏春》、《雄狮少年》、潮汕英歌舞等IP以体育为媒,打开跨文化传播新维度;全运会即将进入“湾区时间”,大湾区互联互通跃上新台阶……每一个细微的切口,都指向着深刻的命题。

体育和文化,向来密不可分;理论与实践,理应相互促进。当体育文化加上“大湾区”之名,并赋予“研究院”之力,人文湾区必将再添“砝码”、越发具象。

相关文章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空气净化网 赣ICP备2024047966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