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当前位置: 首页 资讯

西方急需重新审视中国在二战中的作用

时间:2025-09-07 03:35:00 点击数:0

【特别关注】

西方急需重新审视中国在二战中的作用

——来自“红厅论坛·高端对话:东方主战场的世界意义”国际研讨会的声音

80年前的战争硝烟已经散去,但历史不能忘记。9月5日,“红厅论坛·高端对话:东方主战场的世界意义”国际研讨会在京举办。来自中国、俄罗斯、巴西、意大利、越南、新加坡、马来西亚、阿根廷等国家和地区的约70位专家学者、媒体代表及有关部门负责人齐聚一堂,共同回望东方主战场的峥嵘岁月,探讨历史对当下的深刻启示。

《回望历史 捍卫正义——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主战场的伟大贡献》中英文智库报告在会上发布。智库报告由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新华通讯社联合撰写,以3.1万字的篇幅系统回顾了中国战场为反抗法西斯主义所付出的重大牺牲、作出的历史性贡献,呼吁国际社会以史为鉴,坚持走和平发展、共同繁荣的人间正道。

图为论坛现场。阮紫嫣摄/光明图片

回望历史:东方主战场贡献不容忽视

长期以来,国际社会对欧洲和太平洋战场的作用高度重视,但并未全面客观认识东方主战场的意义和价值。与会专家一致认为,中国人民开辟的东方主战场是世界上第一个大规模反法西斯战场,是抵抗军国主义侵略的重要战场。中国人民以艰苦卓绝的顽强抗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写下不可磨灭的一页。

“西方史学界急需重新审视中国在二战中的作用。”巴西隆德里纳州立大学历史系副教授弗朗西斯科·塞萨尔·费雷斯从战略牵制、伤亡规模等6个角度强力论述了中国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所作出的巨大贡献。他指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持续14年,3500多万中国军民死亡,中国在东方主战场上牢牢牵制了日本军力,延缓了日军的南进与西进,避免轴心国军队在中东会师,意义重大。

新华通讯社社长、新华社国家高端智库学术委员会主任傅华强调,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从一开始就具有拯救人类文明、保卫世界和平的重大意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我们必须本着对历史和未来高度负责的态度,全面、客观、完整地认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坚持正确二战史观,让和平之光、正义之光永远照耀人类星球。

“山峦上覆盖着厚厚的积雪,同志们手足冻裂,还穿着单衣草鞋。”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第二研究部主任李颖现场讲述了抗战部队于1937年创建晋察冀根据地时的艰苦场景。她重点解读了敌后战场在东方主战场中的作用和贡献,以翔实史料表明中国共产党从日军手中收复大量国土,在东方主战场开辟19块抗日根据地,领导敌后战场逐渐成为东方主战场的中坚力量,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巨大贡献。

新加坡国立大学教授黄贤强在会上分享了“南侨机工”的事迹。抗战期间,3200多名东南亚华侨毅然归国,在滇缅公路上冒险输送了50万吨物资,维系了抗战的有生力量。“滇缅公路全长超过1000公里,路况险恶,再加上日军飞机不时空袭,运输线路充满生死考验,有1000多名南侨机工献出宝贵生命”。

“这是黄铁魂,他于2017年逝世,是马来西亚最后一位南侨机工”“这是当时准备回中国支援的一支南侨机工队伍”……马来西亚中国研究所所长饶兆斌在大屏幕上展示着一张张旧照片,追忆抗战英烈:“我们必须重视东方主战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作出的重要贡献,秉持正确的二战史观,重建抗战集体记忆和社会记忆,为人类走向持久和平奠定历史根基。”

面向未来:从历史中汲取前行力量

当前,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人类又面临和平还是战争、对话还是对抗、共赢还是零和的抉择。不同文明、不同制度国家应如何相处?应当构建怎样的国际关系?这些问题迫切需要我们从历史中汲取智慧、找到答案。

“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认知不仅关乎历史真相的存续,更关系着当前及今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方向。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以史为鉴,树立正确的二战史观,从反对殖民、反对战争的‘共同记忆’当中,寻求人类文明携手共进的动力。”新华社研究院院长刘刚说。

今年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南京大屠杀档案》入选《世界记忆名录》10周年。这一世界记忆遗产不仅是中国的民族之痛,更是人类的文明之殇,警醒着后人历史不能忘记,和平来之不易。“我们要从战争的创伤记忆中不断深化对历史的正确认识,加强对和平的深入研究,汇聚起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智慧和力量。”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周峰说。

从旧金山会议走向联合国舞台,到呼吁确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再到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共党史教研部副主任王毅系统梳理了中国从被动接受国际规则到主动参与全球治理、积极贡献中国方案的历程。她指出,这不仅反映了中国国际地位的根本性提升,更彰显了中国始终捍卫公平正义、坚持和平发展与共同繁荣的外交理念。

“全球治理倡议”“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中国理念与主张成为会场的高频词。俄罗斯亚太地区研究中心主任谢尔盖·萨纳科耶夫提到,中国领导人先后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和全球文明倡议,并在刚刚举行的上海合作组织天津峰会上提出全球治理倡议。“中国的倡议与主张都站在了历史正确一边,展现了中国的大国担当。”

越南胡志明国家政治学院(越共中央党校)新闻宣传学院哲学系主任阮明环认为,东方主战场的胜利不仅结束了一场惨烈的战争,更掀起了亚非拉民族解放浪潮,深刻重塑世界格局。“只有以团结为基石,以共同利益为目标,才能实现持久和平与可持续发展,这正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所蕴含的历史启示。”

“历史告诫我们,正义的信念不可动摇,和平的期盼不可阻遏,人民的力量不可战胜。新征程上,我们必须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定捍卫国际公平正义,坚定维护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推动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全球治理倡议,同世界人民一道,携手开创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院长、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国家高端智库理事会理事长曲青山在研讨会致辞中表示。

东方砥柱立中流,胜利光芒耀寰宇。历史的烽烟已然散去,但记忆永不褪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更须铭记历史、珍爱和平,让历史的回响汇成迈向未来的磅礴力量,共同开创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

(光明日报北京9月6日电 光明日报记者 阮紫嫣)

《光明日报》(2025年09月07日 08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相关文章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空气净化网 赣ICP备2024047966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