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当前位置: 首页 资讯

人机协作绘就“智慧春耕”新图景

时间:2025-05-10 09:31:00 点击数:0

19台免耕播种机,1200公顷耕地,计划用半个月时间完成春播,榆树市环城乡桂家村增益合作社理事长马占有对此底气十足。这串数字背后,是合作社精心配置的农机设备、合理的经营规划,以及农机手与农机的完美配合。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马占有趁着谷雨节气,与合作社成员全体出动。近日,在该合作社最早播种的地块,已见绿出苗。合作社的播种作业加速进行,现代化农机有序地穿行在广阔的田野上,稳步推进春耕播种的进程……

集中一片地 规划十余村

“这块地的土壤较松,适合玉米种植,那块地和岗地连着有点儿洼,得选择耐涝作物。”在土地解冻后,马占有与农民、气象专家、农技专家频繁对接,根据土地的实际情况制订了合理的种植方案。

合作社每块土地的耕作细节都得到精心规划,不同的土地按照不同的需求进行处理,确保播种的效率与质量。虽然合作社的土地分布在十多个村庄,但由于合理经营规划,耕地相对集中,避免了土地分散带来的运输与作业协调难题。

“土地集中连片,使得农机手可以高效作业,不会把时间浪费在长途奔波上。每一台农机的调度、位置安排都经过精心谋划,确保各项作业能够有序进行,从而有效提高作业效率。”马占有说,2024年秋收后农闲阶段,合作社与农民签订了300多公顷土地流转和900多公顷土地托管的协议,确定了土地的作物种植计划。种子、化肥、农药的准备工作已提前做好,保证在春播时一切顺利。“

人机两班倒 日耕百顷田

清晨4点多,天边微微泛起一抹红晕,合作社的农机手们已进入驾驶舱。车库传来一阵阵发动机的轰鸣声,19台免耕播种机同时发动,朝着不同方向的田块驶去。

“今天和往天一样,还是100公顷啊!保质保量种好!”合作社农机管理员徐清一边操作着自己的免耕播种机,一边用对讲机向队友喊话,并指引他们调整方向。

到了夜晚,接棒农机手作业任务的是4台无人驾驶农机,它们虽然没有驾驶员操作,却能够按照预设的轨迹精准地在田间地头穿行。

“合作社现在正享受着数字农业带来的红利,除了无人驾驶农机,19台免耕播种机还安装了北斗导航设备,用手机就可以实时看清作业情况,方便合作社合理调度,在秋收后也是领取相关补贴的凭证。”徐清说。

技械双生花 种地更省力

合作社的农机手们不仅要操控先进的设备,还要充分理解农技专家提供的种植方案,并将这些专业技术落到实处。因此,农机手对设备的熟练操控,成为实现春播高效率、高质量的关键。

“注意调节免耕播种机的速度,保持匀速,土壤松软的地方需要稍微加深一点儿。”在田间,徐清大声指挥着自己的队员。一个农机手弯腰调整免耕播种机的深度,另一个则在一旁确认种子投放是否均匀。机器与人之间的配合,就像一个默契的团队。农机手们在田间地头奔波,精准操作每一台农机,让工作效率再上一层楼。

随着农机在田间来往,土壤被翻松,地面上留下了农人们奋战的痕迹。“天气预报说今晚会有雨,尽早完成这些田块的播种,不然机器容易把黑土压实。”马占有提醒同伴们抓紧时间。大家的目光都集中在眼前的这片黑土地上,想在雨落前争分夺秒把活干完,不浪费大好农时。

能让免耕播种机如此流畅地作业,要归功于春耕初期阶段启用的10余台条耕整地机与秸秆归行机等,这些“先头部队”具备一机多用的能力,适应不同的播种需求,确保土地得到充分地耕作、平整和施肥,提高土壤的肥力和播种质量。


来源:长春日报

相关文章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空气净化网 赣ICP备2024047966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