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当前位置: 首页 资讯

10余国侨领走进广交会,把“广东制造”带出去

时间:2025-04-18 18:24:00 点击数:0

(以“侨”为桥,侨领侨商走进广交会,把“广东制造”带出去)

以“侨”为桥,侨领侨商走进广交会,把“广东制造”带出去

4月17日,广交会进入第三天,琶洲展馆内人潮热度不减。在这其中,就有一批来自美国、捷克、新西兰、巴拿马等10多个国家的侨领代表,亲身体验广州制造水平,为海内外企业对接寻觅商机。

这场由广州市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广州市归国华侨联合会指导,海珠区侨务局、海珠区侨联共同主办,海珠区侨商会协办的“侨助广州高质量发展行动——粤贸全球·琶洲数字经济专场”活动,组织40多位侨领代表及广州市、区侨商会代表走进广交会展馆、走进唯品会和三七互娱等龙头企业,亲身体验国内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发展的最新成果。

走进广交会,亲身感受广东制造

百闻不如一见。

走进广交会展馆,参观本届广交会首次设立的服务机器人专区,与视源电子、康宏科技、映博智能、贝乐智能等广州本土企业互动交流,侨领们对广东制造水平有了更真切的感受。

55秒就能完成拉花的智能冲咖啡机,就被澳大利亚英才会创会会长严桂鎏看中了。

“澳大利亚的业态以小生意为主,也有咖啡文化,国内人工成本很高,人工智能完全可以替代人工。”严桂鎏认为,智能小家电在澳大利亚可以拓展更广阔的市场的。

“以前有些是听闻,现在是亲眼所见,看到中国制造的机器人、看到广州制造感到非常的荣幸与骄傲。”巴拿马花都同乡会会长江雄桐带领商会成员组团来到广交会现场采购。

亲身感受,才会愈加了解。

“类似的活动很有意义。”在参加上一场泰国专场活动后,广州市越秀区侨商会会长王亨利,又参加了本次侨助广州高质量发展行动活动,“现在企业的研发速度、产品更新迭代速度已经超越了一般外国客户的想象,我们要定期将新技术新产品展现给他们,才能让他们真正意识到中国的产品在越变越强,不仅是价格上的竞争力,还有技术功能上的竞争力。”

新西兰粤商会会长汪家正表示,商会作为广交会新西兰官方合作伙伴,一直积极组织新西兰客商参与广交会,尤其关注人工智能科技产品的发展。商会在新西兰创办了新西兰-中国商品博览会、建立了广东首个县域海外仓,致力打造数智化商贸平台,助力“中国智造”对接大洋洲市场。下一步,期待和广州市企业有更多的合作,服务好中小微企业抱团出海,助力广州高质量发展。

熟知海内外,企业出海以“侨”架桥

以侨为桥,许多华侨华人自身就是海内外经贸往来的纽带。

捷克粤商会会长李以森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基本每年都会回到广州参加广交会。从一开始的自己参加,到如今带领捷克商人组团参加,他见证了中国制造、外贸的发展之路。他也以侨的身份,促成两国企业互相考察,推动经贸交流合作。

“最近我们就准备采购广州的变压器。未来10年,如新能源、医疗器械等,都是捷克所需要的。”李以森以研究员的身份任职于捷克国家智库,他注意到,不少广东企业能够成为捷克高端制造业的供应链上游,他也曾促成东莞企业与捷克企业的合作,但目前国内对中东欧市场的关注度较低,“中东欧还有很大的市场可以挖掘,建议广东的中小企业可以多关注这片区域,我也很愿意为双方对接需求。”

实际上,以侨为桥的优势,是侨对海内外文化、规则的熟悉。

“现在提倡的‘出海’与以前已经不一样了。”广州新侨联谊会常务副会长、中国(广东)RCEP跨境电商合作联盟联席秘书长周平提到,“以前可以在广交会寻找代理商销售产品,但现在世界格局改变、数字经济的发展大大缩短了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现在的出海是从研发到供应链,从品牌打造到零售,全链条全自营的出海。”

“所以要在出海地建本土团队,这也是我们‘新侨’的优势,既懂国外也懂国内,可以减少沟通成本,同时也能运用AI科技等新事物新工具,提高出海效率。”周平说。

王亨利也持有同样的观点,“我们在国外待过,也经过商,熟悉国际贸易、企业出海的规则,同时作为不同国家的桥梁,我们对当地的市场、人文、风俗习惯更为了解,可以降低企业出海成本和风险,也可协助对接更好的资源。”

因此,今年以来,为响应广东省侨办提出的“侨助‘粤贸全球’行动”倡议,广州市侨办联合市、区有关部门积极开展“侨助广州高质量发展行动——粤贸全球”系列活动,旨在凝聚侨心侨力,推动广州与全球的经贸活动,促进“一带一路”建设,既支持广州企业“走出去”,也吸引全球各地企业到广州投资兴业,提升广州产业国际影响力,助力广州企业与全球各地企业的交流合作,为“粤贸全球”发挥“侨”优势、注入“侨”动能,贡献“侨”力量。

侨资入广州,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

20多年前离开广州,中国侨联青年委员会委员、广州海外联谊会常务理事林剑华还记得当时的海珠大部分是厂房与城中村,如今再回到琶洲,他觉得窗外林立的高楼街景可与曼哈顿相媲美。

“今天参加广交会,我发现同样的产品,国内在应用领域已经超越了国外,科技企业要出海,要把科技应用和硬件相结合,才能实现弯道超车。”广交会展馆内的宇树机器人,给林剑华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如机器人灵活的关节,是高精尖工业制造的成果,它翻转站稳、跑步动作,背后又有赖于控制系统和算法的支撑。”

“对我而言,这次回国投资不仅是商业选择,更是一次‘归乡之旅’。”受海珠区特有的“生态+人文+安全”特色吸引,林剑华在海珠投资了产业园区,“选择海珠区,既是情怀,更是理性判断。近年来,广州加速建设国际商贸中心、科技创新枢纽和综合性门户城市,其战略定位与我的投资方向高度契合。而且今天的广州既有琶洲数字经济试验区、珠江新城这样的‘世界级硬件’,又保留了骑楼街巷的烟火气与榕树成荫的岭南底色。更重要的是,这座城市让人安心,深夜从写字楼步行回家,街角便利店的灯光、巡逻的治安岗亭,这种安全感在海外许多城市已成奢侈。”

为了让侨领们更加了解广州、了解琶洲,活动中,琶洲管委会代表也以“琶洲数字经济发展”为主题,从产业布局、发展优势到未来规划等进行了全面推介,并与侨领侨商们进行互动交流。

“我们希望通过市、区侨务部门与侨商组织的深度联动,发挥海外侨团与国内侨商组织融通海内外的优势,助力构建‘双循环’战略的实践载体。”广州海外联谊会常务理事、海珠区侨商会执行会长李凯伦表示,“也希望发挥侨商战略支点作用,让侨商们更好地了解国内市场最新动态,精准对接企业资源,侨商们可以发挥资金和海外优势,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和创新项目的投资力度,实现互利共赢。”

采写:南方+记者 郑慧梓

摄影:南方+记者 苏韵桦

剪辑:南方+记者 徐昊

通讯员 张佳

【作者】 郑慧梓;苏韵桦;徐昊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相关文章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空气净化网 赣ICP备2024047966号-8